咨询研究

陈云的调查研究方法

2024-10-1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陈云是全党公认的善于调查研究的楷模。曾评价陈云:他的方法是调查研究,不调查清楚他就不讲话。陈云提出了著名的十五字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认为“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主张“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

  陈云在调查研究中始终坚持问题意识,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务实解决真问题。在党的七届七中全会的讲话中对陈云有过评价:“不要看他平和得很,但他看问题很尖锐,能抓住要点。”

  1961年6月27日至7月11日,陈云青浦小蒸公社调查研究就是抓住关键问题的典范。首先他确立农村经济恢复发展问题的要害。主要抓住三大问题:农作物种植、养猪、自留地。这些问题关乎粮食产量的恢复发展,关乎肉食供应和农家肥提供,关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和度过饥荒的现实。其次确立每个具体问题的要害。农作物种植安排不能仅看上级怎么发的行政指令,也不能仅凭老农的经验,主要决定于无霜期长短、人口和耕地比例、地势高低、土质情况和耕作习惯等;养猪方面,公养和私养只是主体不同,最关键的要看如何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自留地应否多留,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统筹解决集体和农民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1984年9月4日,陈云看了9月2日的《人民日报》上山东益都二中刘沂生写的《值得忧虑的一个现象》一文后,了解到当时高中毕业生很少有人把师范院校当作高考第一志愿的情况,委托秘书转告当时主管全国宣传工作的邓力群,说:“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师范院校学生的质量保证不了,对今后的教育,对四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影响都很大。要继续想办法帮助教师主要是中小学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住房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逐步使教师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他不仅让二女儿陈伟华重新回到教师队伍中,还批示:要使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标准“比同等学历从事其他行业的人略高一点”。中央宣传部随即召集教育部、国家广播电视部的负责人开会,研究如何落实陈云的意见。12月25日,教育部负责人通过新华社记者披露了陈云的意见,说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决定拿出十几亿元,从1985年1月1日起为全国几百万中小学教师增加工资。

  “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重要的调研方法。1961年5月25日,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实践中,陈云创造性提出:“在干部中间多注意听反面的意见,这是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1962年2月8日,他又指出:“调查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找有各种不同看法的人交换意见,也是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说,通过交换,就能全面地认识事物,从而确保结果的线年代初,陈云曾设想把发展化肥工业的重点,放在建设一批年产800吨和年产2000吨合成氨的小型氮肥厂上。但是,经过一年多实践的检验,小型氮肥厂在技术上没有过关,证明这种设想缺乏充分根据。1961年3月初,陈云连续四次听取化工部有关负责人的情况汇报。他特意强调“一万吨合成氨辩论会,要找一些‘反对派’参加,包括化工部以外的‘反对派’,听听反对意见。不听反对意见,一边倒一定会失败的。现在有些同志有话不敢讲,应当引导他们大胆地讲”。正是听取了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陈云最终作出了正确决策,使我国化肥工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陈云认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决定计划,要把各种方案拿来比较。在比较的时候,不但要和现行的作比较,和过去的作比较,还要和外国的作比较。这样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可以把情况弄得更清楚,判断得更准确。多比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他在选择调查研究的地点上就进行了反复的比较。青浦小蒸调查后,陈云又到杭州、苏州,找同青浦情况相仿的浙江嘉兴专区的嘉兴县、嘉善县,江苏苏州专区的吴县、吴江县、昆山县,研究种双季稻和种小麦的问题,也调查了养猪和自留地的情况。另外,还找了与青浦土地、人口、气候条件不同的浙江萧山和江苏无锡两县县委的负责人,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农作物安排的有关问题。通过比较,来验证他在青浦小蒸调研的结论是否线日,陈云主持召开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全体会议,专门讨论宝钢建设问题。陈云在龙8long8国际会上指出,宝钢是一个仓促上马的特大项目,“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来调查研究,经过反复考虑后再决定”。陈云对宝钢如何建设,有过三次反复的考虑:第一次是看5月9日国家计委等七个部门的报告后,认为“应该基本立足于国内,买技术,买专利”;第二次是5月31日到上海实地考察后,提出全部进口的想法,即买设备的同时,也买制造技术,买专利;第三次是6月6日离开上海时,最后考虑还是按照三委、三部和银行报告的意见办。他自己也深有感触地说:“这三次反复,对我来说是很有益处的。”陈云就是在这种结果的反复论证中,保证了结果的真实性。

  从细节中找到问题突破点的工作方法,被陈云形象地比喻成解剖麻雀。陈云善于作调查研究,从细处着眼,从群众的家长里短、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的细微之处发现问题、了解实情。20世纪60年代,陈云关于养猪是公养好还是私养好问题的调查研究,堪称调查研究细致入微的典范。他在调查报告中说:“我自己还去农民家中跑了若干次,观察他们养猪、种自留地、住房和吃饭等情况。”他观察到不同时期母猪和奶猪的不同的饲料需要,通过细致地观察母猪、奶猪吃食,研究它们喜欢吃什么,发现它们有时多给饲料,有时多给吃青饲料,有时让吃干一点,有时让吃稀一点;他观察到奶猪在哪一个奶头吃奶更多,为了保护奶猪,对最后生下来的比较瘦弱的奶猪特别照顾,把它放在奶水最多的第三个奶头上吃奶。经过安排,奶猪就习惯于在固定的奶头上吃,大小长得比较均匀;他还注意到,母猪喂养夏天注意防暑,冬天注意保温。夏天在猪棚内垫些水草,母猪睡在上面比较清凉。冬天在猪棚内垫些干草,加上棚小,遮盖得好,容易保温。公养猪因为棚大,冬天很冷,苗猪怕冷,挤在稻草中或母猪腹下,易被母猪压死。陈云发表了意见后,因为猪饲养得当,一头私养母猪全年生产和养大的苗猪,至少比公养母猪多一倍以上。中央还将陈云的报告转发至各地。通过这次调查,很多地方坚持了养猪事业发展的方向。

  会算账是陈云调查研究工作的一宝。1955年1月,陈云亲自下江南,实地调查粮食统购统销与市场情况。通过在上海、江苏实地调查,陈云了解到有的地方粮食征购率高达65%至70%,有些家庭不够吃。1955年5月,他又专程到松江、青浦调查粮食问题。陈云一到家乡,就立刻找小蒸乡挺秀村干部、练塘区委书记等人交谈,了解粮食统购统销情况。通过摸情况、算细账,他掌握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全面分析了粮食统购统销在农村的情况,为重要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具体依据和有力支撑。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