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研究

教育专家卢晓中:深耕教育40年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

2024-09-1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今年5月,在广东省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上,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荣获2024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广东“南粤优秀教师”、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国家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事实上,卢晓中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大湾区教育发展等研究领域作出许多卓越贡献和国内领先成果。但他更喜欢称自己为“教育学人”。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卢晓中一直弘扬“教育家精神”,潜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守“科学家精神”,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坚持“党建引领”,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

  正如他主张,做教育学科、教育理论一定要做到“顶天立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是他的思想内核,也是他的行动指南。

  “我的理想就是当教师,当一个好老师。”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开拓者与奠基人潘懋元先生非常经典的一句话。作为潘懋元的弟子,躬耕教坛40年的卢晓中也一直都在践行该理念。

  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卢晓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长期坚守教学第一线担任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和指导,坚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兢兢业业教好每一位学生”,以教育家精神“擦亮”教书育人底色。无论是炎热的暑假,还是凛冽的寒冬,年复一年,他都坚守在书桌前,自己笔耕不辍,还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认真修改和指导。

  在他看来,师生之间是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因此,他会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空间。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时,卢晓中并没有直接定选题,而是耐心询问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再根据学生的想法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项目推进阶段,他会及时提供反馈意见,让学生能够适时调整,明确完善方向。

  锐意教改,成效卓著。在四十年如一日的教学生涯中,卢晓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挑战杯”特等奖3项,主编教材入选“全国高等学校重点规划系列教材”,被授予“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在他的认真指导下,学生在《中国高教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高等教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和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论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在教书育人中实现自我价值,便是卢晓中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卢晓中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论领域有着重要贡献,着力构建和完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体系,为教育学发展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领域的运用与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做了开拓性工作。

  不过,他始终以“科学家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关注到港澳的教育发展战略问题。2014年之后,粤港澳大湾区概念逐渐兴起,我意识到这是国家和区域的重大需求,因此很早就开始探索教育如何更好助力大湾区建设、服务大湾区发展。”卢晓中说道。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6月,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就正式揭牌,这是广东省第一个大湾区教育类重点研究平台。

  五年磨一剑,硕果累累。2020年12月,高研院首次申报即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教育智库榜单。2024年1月,卢晓中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招标课题“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与制度创新研究”荣获优秀。

  除学术专著和论文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的重要科研奖项外,卢晓中在教育决策咨询领域有着重要影响,近20多年带领团队为国家和广东推进教育现代化重大战略提供决策咨询。他主持完成的调研咨询报告先后三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调研咨询报告),他也荣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

  “这三个调研咨询报告都与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相关。”其中,由卢晓中牵头的广东省教育厅重大委托项目《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研究》,对于广东教育强省建设、尤其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日前,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就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建引领”。

  作为教育部“双带头人”党支部和全国样板党支部书记,卢晓中将党建与科研创新相结合,以党建引领高水平团队建设,用高水平科研为党建赋能。支部积极构筑“党建+N”工作机制,其中就包括“党建+社会服务”,这为团队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教育帮扶赋能乡村振兴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接受南都专访时,卢晓中刚从阳江市阳东区回来不久。应地方所需、尽教育所能,他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最前沿,多次参加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会,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我在会上提出了关于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人口变化对区域教育发展的影响方面的建议,区委书记马上提出来这些问题都是阳东教育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希望我们能够提供更多的这方面的资源和支持。”

  以教育为本,胸怀国家教育发展。他还带领团队深入贵州台江、广东汕尾等地区开展教育帮扶服务,受到中组部、团省委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团队将在3年时间里,通过“小课题制”计划提升当地教师校本教研能力;打造“升学直通车”项目,推动台江中职学校与广东高水平高职院校建立大规模的联合培养机制,为台江县中职毕业生开辟高等教育升学的新路径;提炼“台江教育发展模式”,面向西部民族地区乃至全国进行推广。

  “卢老师的研究上接政策下接地气,用实地调研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团队成员、华师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余晖表示,这几年他跟随卢晓中调研走遍南粤大地,目前正在贵州台江县开展教育帮扶项目。卢老师的工作风格是脚踏实地,对于当地中小学幼儿园的发展状况总是要去现场走走看看,哪怕是偏远山区也不例外,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出科学的政策方案,才对得起当地师生的信任。

  在余晖看来,卢晓中的实干精神蕴含着三种宝贵品质: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将研究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实实在在为区域教育发展作出贡献;水滴石穿的坚韧,积跬步以至千里,以星星之火点亮教育之原;善于谋篇布局的视野,始终保有规划意识,谋定而后动,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放手去做,终成累累硕果。

  南都:您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大湾区教育发展等研究领域有着卓越贡献。请问,你的理论研究是如何与现实关联的呢?

  卢晓中:理论研究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性。而扎根岭南大地、立足本土探索,把研究做在中国大地上,回应、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这既是情怀,也是使命。

  卢晓中:作为教育学人,在深耕专业领域理论的同时,也要关照实践。教育学科、教育理论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理论,离开了实践它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一直主张做教育学科、教育理论一定要做到“顶天立地”,要做有用、管用的教育研究,也致力于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南都:据了解,团队深入贵州台江,帮扶当地教育提升质量和水平。帮扶工作有何特点和成效呢?

  卢晓中:贵州台江是中组部组团式帮扶的县,过去也是国家级贫困县。2022年6月,团省委领导和学校团委向我们讲起台江教育帮扶的事,我二线月,党支部与广东团省委、佛山团市委等部门联合与贵州省台江县签订组团式教育帮扶协议。

  帮扶工作不仅要提供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帮助其建立起能够自我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为当地教育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我们教育学科的专业优势、学术优势,做一些深层次的帮扶工作,不仅要“供血”,还要“造血”。

  卢晓中,党员,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担任教育部高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国家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龙8体育官网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