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研究

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头部险企迈向以应用为核心的云原生时代

2024-06-2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中新经纬9月15日电 (孙庆阳)近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23年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授权中新经纬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约94.4%的保险机构已开始积极探索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并认为“业技数”(业务、技术、数据)融合将成为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报告测算,2021年中国保险业信息科技投入规模约为414亿元,约占据行业保费收入的0.92%,这一数据虽取得历史性突破,但对比全球数据水平,中国保险信息科技投入深度仍待进一步加强。中国保险信息科技投入规模仍将保持稳步增长,并有望在2023年达到569亿元。

  报告显示,从近5年保费增长趋势来看,保险行业保费规模增速在2020年出现拐点,增速有所放缓,如将对比年份拉长,这种增速下降幅度将更加明显。保险机构积极拥抱科技发展趋势,预计2023年投入规模接近570亿元。大型保险机构信息科技预算资金较为充沛,且对核心系统的自主可控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通常采用自研与外采并行的方式进行通盘数字化建设;中小型保险机构信息科技预算资金相对有限,且自身信息化程度较弱,往往更偏重解决方案带来的若干项能力快速增益。

  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攻坚与相互赋能仍为保险机构决策者最关注的实践内容。此外,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拥有可明确量化的良好指标,具备从简单任务延伸到复杂流程的巨大价值,成为保险机构关注度持续提升的投入方向。

  202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几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搭建业务、技术、数据融合联动的一体化运营中台。这意味着“业技数”融合将成为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核心发力目标。

  报告认为,“业技数”融合并不是将各类前沿科技、数据在保险业务链条内堆砌,而是应当以推进保险产品革新、业务模式改善、市场焕发新生机为目标,选择契合的技术类型,融合赋能、创新开发。良好的“业技数”融合或许不是技术本身的创新突破、最前沿模式的率先应用,但仍可为所在赛道带来强劲的业绩增长新动能。

  报告指出,目前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在局部环节实现实质性进步,部分业技融合成功的产品及业务场景已实现全链路数字化,达成突破性创新。但在以业务需求为牵引、以场景为导向的发展背景下,保险公司科技建设仍然存在碎片化、应急化,欠缺系统性思维和前瞻性思考,关键技术应用与核心业务有所脱节等问题,因此,保险行业仍需进一步深度数字化转型。

  伴随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与同业竞争加剧造成的获客成本走高,保险机构逐渐从“以保单为中心”的增量开拓阶段迈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存量竞争阶段,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精准营销已成为行业共识。

  报告调查显示,77.42%的保险机构已采用云计算开启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混合云为数据与应用程序部署提供了更高灵活性,是保险核心系统偏好的云部署模式;34.62%的保险机构已建立“IaaS+PaaS+SaaS”的多层次云能力,SaaS凭借按量订阅、简化部署、快速验证等诸多优势,成为保险机构云化建设的重要切入口。伴随中国保险机构云化建设进入深水区,头部保险机构正逐步从以资源为中心的云化阶段,迈向以应用为核心的云原生时代。83.87%的保险机构已经建立中台,其中67.74%的保险机构已经完成双中台/三中台建设。

  报告认为,在此背景下,全域数据洞察与精准策略支撑,将赋能保险机构获得确定性未来增长;而自动化的全局运营与迭代机制,则将帮助保险机构获得可持续的稳健增长。

  目前,随着数字化服务手段逐步渗透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愈加丰富的用户触点带来了更多元的数字化风险信息(如生物标记、行为活动数据、房屋建造情况、船舶/车辆使用数据),创建了更完备的风险概貌。基于大数据及尖端模型的风险评估、核保系统能够从细分的层面进行精准、快速的风险定价,较大程度加速了核保、承保流程。

  以车险为例,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逐年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保障需求持续深入。传统车险的产品责任、承保风控模型等架构难以贴合新能源汽车特性。对险企而言,契合新能源汽车保障需求、动态灵活、准确的风险评估、定价模型愈加重要。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龙8long8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