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新一轮媒体变革浪潮涌起

2024-10-1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龙8头号玩家媒体改革发展之路,沿着递进逻辑向前延展: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党的十九大强调“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不久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既是前后相继、提质升级的改革深化,也是新闻人坚定不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使命担当。

  习深刻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国际专线开通,中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仅仅30年,中国网民数量接近惊人的11亿,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记得十年前刷的什么新闻、用什么刷的新闻了。互联网潮起潮落,微博、微信、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商业传播平台各领风骚,轮流占据大众的视线中心,成为舆论场的重要参与者。

  不知何时,一直以来以紧跟热点、瞭望时代为己任的新闻行业,越来越感受到“爆款”、热搜的压力。

  习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以来,一大批主流媒体躬身入局,相继开始摸索:讲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和流量思维,谋内容建设、找先进技术、搞管理创新。

  从相加到相融,从质疑、加入到创新、引领,一批重创意、改文风、大流量的精品力作,提升了中国故事的传播效能;一批用先进技术驱动媒体转型的努力,夯实了融合发展的技术底座;一些资源要素的整合重组,打造了自主可控的传播平台;一些体制机制的大胆创新,激发培养了优秀全媒人才。报、刊、网、端、微、屏、号,全媒体传播体系有了具体模样。

  当主流成为顶流,当大流量澎湃正能量,失去的舆论阵地开始找回,深远的变革布局蓄力待发。

  许多媒体不再有对为何要融、向谁而改的疑惑,不再有对拥抱新技术、挺进主战场的犹豫,有的是对好故事、好文风、好角度的苦苦追寻,对日活度、完播率、点赞量、评论数、涨粉力的具体期盼。

  谁曾以背水一战的决心、破茧重生的胆气奔赴下一站山海,大刀阔斧地改、脱胎换骨地变,谁就能成为率先挺进主战场的主力军,站在新一轮媒体改革的新起点。

  媒体融合进入第二个十年,从融合发展到系统性变革,党中央顶层设计层层递进,媒体转型改革纵深推进,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

  在商业传播平台开个官方号的零敲碎打不够,内部机制的小修小补不灵,小范围转型的浅尝辄止不行,挺进主战场要的是“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系统性变革,需要战略性的顶层设计、全局性的目标任务、整体性的方法路径。怎么做?

  以内容生产、平台支撑、技术保障、管理创新等积极回应传播领域的格局之变、话语之变、攻守之变,勇敢挺进媒体变革主赛道,体现出相当的集成性、系统性,创造了许多新打法、新思路。

  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主流媒体如何自我迭代,如何从更高维度优化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如何凸显变革的“系统性”,扩大主流价值版图,传媒业等待着新的故事、新的主角。

  GhatGPT大火之初,“AI抢饭碗论”曾引发广泛讨论,“记者”高居危险职业榜单。

  新技术的确一定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数据无法捕捉细节,算法不能共鸣情绪,AI无法坚守价值底线。这些传播链条中最核心的部分,只有记者可以做到。

  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将我们推向未知远方;资本、利益、人性,传播生态永远有新的挑战。逐浪前行,媒体人的理想、情怀与价值,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与力量,都需要现实的锚点。

  准确深刻理解现阶段媒体改革的新使命,建立起与现代化全媒体传播体系相适应的机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系统性上下功夫,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流量和效果说话。

  当媒体的价值与国家、与社会的整体性需求形成互动,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真正提升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才能变成“最大增量”,主流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定盘星”作用。

  前路多艰,但历史的经验与未来的召唤启示我们:一群满怀理想、勇毅果敢的开拓者,将始终相信变革的力量,始终牢记使命、站稳立场,成为推动系统性变革无可替代的急先锋,成为主战场上最骁勇善战的主力军。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