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变革与重构:互联网技术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影响

2024-05-2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摘 要:智能化媒体时代的到来将媒介融合的进程推向了新的发展快车道,当互联网思维弥散渗透到舆论和传媒领域,曾作为虚拟空间的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交融就更加紧密,“网络化的社会”成为被重新定义的流动空间,互联网视域下的最新技术也给传媒工作和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挑战,传媒版图也因此面临重构,传媒市场或再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机器与机器的链接导致互联网的诞生,内容与内容的连接使得互联网传播走向“媒体化”,人与人的连接使得社会化媒体兴起,人人都成为传播的主角,终端连接的升级推动了更为便捷的移动互联网传播时代到来,而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则实现了物-物、物-人的连接,形成人-物-环境三者互联互动的全新信息传播环境。

  大数据数据来源的多样化、数据的巨大性、信息处理的快速性为新闻业务的变革带来契机,在大数据的驱动下,不仅新闻业务领域会增加预测性新闻、改变深度报道的模式、提高新闻报道个性化的程度,还将全面提升对用户信息的分析能力、提升用户分析的精准性,甚至影响着媒体的盈利模式。

  智能化媒体时代的发展进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互联网最新技术又给予传媒和舆论工作以新的机遇和挑战。区块链技术由互联网金融纵深发展而来,相较于传统的“厂商-中间商-消费者”,区块链技术成为了新的中间商,通过简化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机构,来实现去中心化的、更为透明的、更为精准的“分布式记账”,媒体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的形式可应用于内容付费、数字版权、信息共享、广告精准投放等传媒领域。而互联网卫星的发射标志着卫星互联网时代的开启,彻底改善用户上网体验,为用户参与信息传播和传播者分析舆情、引导舆论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技术护航。

  1.网络舆论与网络舆情。简单而言,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或群众的言论,学者陈力丹对舆论的定义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及其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剧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德国学者诺依曼认为舆论是两重意义上的“社会皮肤”,一重为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变化进而调整自己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另外还像“容器”的皮肤一样,可以起到维持社会意见整合的作用。而在互联网视域下的舆论被称为网络舆论,同样继承了传统意义上舆论的特点,但又在发展中表现出新的亮点和问题。

  舆情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社会公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志和要求的综合反映。网络舆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整体意见和情绪态度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反映,互联网时代舆论和舆情的表达有了更广阔的平台,部分用户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的意见最终会汇聚起来,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意见气候”,互联网使得多样化、多观点、多立场、多来源的意见得以扩散,同时互联网也成为了舆论发酵的主要阵地,冲击着过去传统媒体占据舆论引导主阵地的格局。

  2.互联网最新技术下的两个舆论场。 随着互联网的演进和互联网技术的升级,两个舆论场也出现了互联网形态,或者说两个舆论场在互联网上得到延伸。其中官方舆论场是指依托主流媒体新闻发布的机制建立起来的,旨在宣传解释国家政策和立场的舆论场。在两会期间,《安徽日报》推出H5作品《创新驱动,安徽抢先一步》,以朋友圈形式开设“两会朋友圈”专栏,聚焦热点话题,在“两微一端”同步推出新媒体作品《@总理,你的这些建议我们都同意》,以“内容解读+报告原声+现场视频+网友评论+表情包”的全媒体形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民间舆论场则是公众基于对自身利益和情感出发,对公共事务进行民意表达的舆论场。当突发事件或热点事件发生时候,传媒媒体的“两微一端”通过及时报道、配发评论进而引导舆论,传递主流价值观,民间舆论场则可以通过微博评论、微信公众平台、论坛社群等表达意见、传递态度、宣泄情绪。

  当以官方微博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对事件或现象发表长微博进行舆论引导后,网络舆论场中的话题热度会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互联网中民间舆论场的负作用也会弱化。

  如何实现网络中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同频共振和良性互动,让两个舆论场由断裂走向共振、冲突走向合作、殊途走向同归、对立走向统一成为了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课题。

  3.互联网+环境下舆论引导机遇和问题。网民媒介接近使用权和网络话语权的获得,为互联网+环境下的舆论引导带来了机遇,也伴生了问题。基于网络舆论生成的低成本和快速性,网络舆论的引导应该具有新的要求。

  (1)舆论指向范围的扩大: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议题空前繁荣,微博上的碎片式热点不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军事各个领域,新闻舆论的触角可以指向更加全面的领域,避免了单一化。同时各国之间的舆论联系也变得更为紧密,舆论指向范围的扩大使得舆论影响的全球化成为可能。

  (2)舆论主体参与程度的提高:互联网这一载体让政府、企业信息进一步透明化和公开化,公众作为舆论主体参与舆论传播和反馈,能够聚集同类意见,形成强大的舆论态势。“江歌日本遇害案”、“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豫章书院事件”都是在公众全面推促中媒体追踪报道,揭示出事件背后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得关系网。

  (3)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指向,但不能涵盖所有社会阶层,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仍然会存在差距。网络舆论形成环境的复杂性还容易滋生网络暴力,对当事人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网络舆论作为一种监督力量,可以对司法权力进行一定的监督,但也出现了“媒介审判”这种舆论力量越界的现象。互联网可以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矛盾,互联网环境下道德的标准的冲突也使得网络舆论与道德困境的关系成为中国舆论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一组关系。

  编者按:近期,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成为舆论热点。相比尚不熟悉互联网的老人,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应用操作的老年网民同样面临网络谣言、网络诈骗、虚假广告等陷阱,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远低于年轻网民。…

  在现代社会数字化与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当下,老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必须逾越的课题。2020年底,工信部正式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龙8long8国际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