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总理为创业创新者站台 为什么要见这些互联网大佬
long8国际官方网手机版app总理5月初参观中关村创业大街之后,再次和创业者亲密接触,考察互联网科技创业产业。
这场叫做“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将持续一周。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亲临现场,除了几个部委一把手,发改委各司局负责人,创业大学生代表,还有一个堪称豪华的企业家阵容。
启动仪式上,甚至打破既定议程即席讲话。在仪式结束进入参观环节时,因被现场氛围感染而登台演讲称,“要为创新创业者站台”。
“今天本来没有准备讲话,被现场热烈分为感染,上来说几句为创业创新者站台”,说。全国八个城市9个分会场的参与者分享了这份“惊喜”。
在场企业家名单涵盖各领域一线企业,从照片看,包括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今日头条CEO张一鸣、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潘石屹、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
有事先了解名单的与会者称,不止上述四人,还包括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京东商城的刘强东、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搜狐张朝阳、小米的雷军、万通董事长冯仑、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美团的王兴、百度李彦宏、360周鸿祎。
随后,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发朋友圈轻松表示:“刘永好说他们是老创、王兴是少创、我是嫩创。”
周鸿祎穿着红衣在现场抢镜,事后发微博说,“李总理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予极高评价,寄予极大期望。”
有现场人事注意到一细节,“总理重视企业创业,开幕式企业家都在前面,部长们在二排。”
大家好,我是张一鸣。福建人,80后。今日头条创立不过3年,能在此跟大家分享创业感受很荣幸。
第一,传统意义上,大家会说它是资讯客户端。如果用更准确的说法,它是个超大用户量的信息分发平台,累计下载用户超过3.1亿,日活用户超过3000万,每天的使用总时长超过是15亿分钟。
第二,今日头条本身并不生产内容,我们的内容哪里来?一方面,我们跟很多媒体合作,签约合作的传统媒体超过1000家。另一方面,内容来自头条号,它是微信之后的第二大创作者平台,当然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文世界最大的创作者平台。目前入驻的头条号账号超过4万个。其中,各类媒体、政府、机构总计超过9000家,自媒体超过3万个。
第三,从技术角度说,今日头条是一款基于机器学习的个性化推荐引擎。Uber、滴滴这样的打车软件,是让车的位置和人的位置更快匹配,而今日头条是让信息和受众更快匹配。我们根据用户的兴趣、喜好、手机,位置,包括其他的环境信息为用户推荐可阅读的内容。这就是我们和传统的新闻客户端最大的不同。今日头条发展至今,已经有1000多名员工,其中一半是产品和技术人才。也能说明为什么今日头条是科技公司,而不是媒体公司。我创办今日头条的时候,业内至少有5家公司从事资讯客户端的业务,看起来一片红海,但是我们因为用不同的产品思路,目前,在移动端上,今日头条日活用户仅次于腾讯新闻排名第二,而用户使用总时长则超过腾讯。
移动互联网时代,今日头条受到广泛的欢迎,我认为是因为今日头条通过技术手段,促进了信息更高效率的流动,这符合下面的背景:当知识型经济成为商业的主流形态后,信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和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所以,信息流动效率也成为社会发展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01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是08年、09年、10年这三年智能手机数量的总和。当时我有两个感受,第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要到来了,第二,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会成为信息传播的最主要的介质,这是一个比PC时代到来还更猛烈的变化。想想看,因为不能随身带,PC并没有取代报纸这种介质。但手机带来了明显变化,2011年之前进地铁时还有卖报纸的,11年之后地铁上读报纸的情况骤减。
实时性,比如产品可以在一分钟内推送重大事件给所有人。前面说到,数千个政府机构入驻今日头条,像最高检、最高法、国资委、教育部等等,使用平台直接发布内容。这些年,政府越来越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而服务型政府一定会要政务资讯快速精准抵达被服务对象,头条的技术相比其他平台,是更有力的帮手,因为今天的社会已经越来越多元复杂,所以更高效率的信息连结,尤其是政府施政和公众之间的连结凸显出重要性。以中国地震台网合作为例,任何地方发生地震,数据在十几秒钟内会传到我们的数据中心,机器会自动生成文章,会根据地震的位置、震级自动推荐给周边的人。精准性,我一个不关心娱乐新闻的码农,产品不会给我推荐。互动性,用户可以把自己关注的资讯信息,分享到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站。
从背后的技术来说,这源于自10年开始,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为今日头条做个性化推荐引擎提供了技术基础。
中国有五大门户网站,每家门户网站1000-2000人,我就在想有没有可能不需要人工干预就把信息分发得很好。于是,2011年下半年,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让机器来组织信息分发,结果不错。所以,2012年8月,今日头条诞生,它的口号是“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每个人的头条是不一样的。这是需要有一个先进的大数据的处理和推荐引擎框架来支撑的。
每天有3000万的用户使用今日头条,我们的机器就在不断在学习这些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从而判断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可能关注的是大学的资讯、专业的动态,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创业公司、融资情况、机器学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记录,基本上分成三步,感知信息,记录信息,还要理解,从而做出判断。今日头条有超过4000台的服务器,已经是BAT之外的互联网公司中数量最高的之一。今日头条单日用户阅读文章达5.1亿篇、750万次收藏、500万次分享、120万次评论操作,平均每个用户每天使用50分钟,系统要记录每个用户的每一个动作,对于一篇文章的阅读速度、时长、停顿、退出等等,数据量非常巨大。
如果不是互联网技术发展,让通过海量数据来分析用户信息成为可能,就不可能有今日头条。
我举个例子,可能全国有50万个人对古筝这门音乐感兴趣,但并没有一本古筝杂志,因为传统渠道,很难发行给所有对古筝感兴趣的用户。这50万人,因为分布在不同县市,一个地区只有2000人,那传统媒体的发行渠道很难做分发。
国内有一个写专门写金庸小说和人物评论的作者,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文章我就跟他联系,邀请他到今日头条开通头条号,第一天的阅读量就达到了三十多万,基本上是一个非常大型都市报的阅读量。在做好内容分发的同时,也帮他也找到了非常多金庸迷。
再举个例子,在我们这类信息分发平台出现之前,很少有媒体会刊登春季养猪该注意什么这类信息,过去可能科技下乡做过一点类似工作,但科技下乡频次很低。一些专门的养猪类报刊杂志往往送达不到农村,尤其是某个村只有几户人家的时候,邮递员基本不下乡。猪肉降价了,不应该买猪崽了,但这个信息可能农民不会第一时间看到。现在有了移动互联网,有人在我们平台上写养猪的文章,农民通过手机就能看到这些信息。目前我们平台上关于农业、工程机械、钓鱼等各具特色的账号都发展得非常好,长尾内容的创作与分发是我们会长期关注的。
今天的主题是“奔跑吧,创客”。有些人会说张一鸣做的不错,头条发展很快,在2010年之后创立的公司中,我们是用户最大的。但真不是我个人的能力或者积累的经验决定的,还是时代机遇。刘永好先生刚回忆了,他那一代企业家创业的艰辛,相比之下,我们这代人就幸运多了。
首先,是移动互联网科技革命的浪潮,让各种生产要素重组,有机会创立一个公司。其次,是中国的机会。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论起网民数是第一大的。产业非常发达,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其中四个是中国的公司。大环境都为中国青年创业提供一个很好的舞台。不像比如说日本,青年都很老实地在大企业,从事终身制的事业。中国的青年还是更有活力的。第三,国内政策也非常开放,非常拥抱互联网新技术。从二十多个部委都能入驻到新媒体平台就能看出来。
第四,有培养人才的土壤。中国参与计算机高等教育的人非常多,像我们公司,光工程师就有400多个,顶级的机器学习的人才接近一百个,都是非常顶尖的。我们也和日本印尼的同行有沟通,他们就很苦恼,但如果不在中国的话,根本招不到这么多机器学习的人才。
在中国、在这个时代、青年人是很有机会的。80年代企业家创业,要花费10年20年,才能创办十亿百亿体量的公司。而这个时代,青年人花费几年的时间,就有机会做到。我是很支持大家抓住这个时代,不辜负青春的。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