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核观察|中东局势再度升温会刺激伊朗加快拥核的步伐吗?

2024-08-1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在当前中东乱局下,伊朗是否会因此加快拥核武步伐?伊核问题何去何从?这些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新华社8月15日刊文称,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遇袭身亡后,伊朗认定事件是以色列所为并誓言报复。两周过去了,伊朗对以色列的报复仍引而不发。有分析人士认为,伊朗应不会与以色列走向大规模冲突乃至战争,伊朗方面之所以迟迟未采取行动,估计是在权衡利弊,审慎考量报复方案。

  在哈尼亚遇刺前,以色列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发动空袭,以方称炸死黎巴嫩军事指挥官兼战略部队负责人舒库尔。连续两起击杀阿拉伯阵营武装力量领导人使得本已紧张的中东局势再度升温。

  而就在此紧张时刻,伊朗议员艾哈迈德·阿德斯塔尼发声表示:“我们(伊朗)已经拥有了核武器,但我们尚未公开宣布。”该议员的表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局势日渐紧张的背景下,有声音担心中东会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伊朗直接下场攻击以色列,中东乱局加剧甚至滑向核冲突。

  目前伊朗国内政局以温和为主基调,展开针对以色列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不大。伊朗议员阿德斯塔尼并不是第一次发声表示“伊朗已经拥有核武器”。早在今年5月,美国媒体福克斯新闻在一篇报道中提到,阿德斯塔尼对媒体公开表示,伊朗“事实上拥有了核武器,只是没有宣布”;他宣称“伊朗的政策依旧是拥核,但目前宣布的政策是在伊核协议框架内开发核能源”。结合该议员以往的言论,不排除该议员是伊朗强硬派的一员,此举是为强硬派发声,试图“唤起”伊朗更广大民众站到强硬派一边,展开与以色列的强硬对抗。

  伊朗拥有多种中程弹道导弹,如果研制出核武器,运载工具方面的问题已经解决。

  long8国际官方网手机版app

  伊朗现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被认为是相对温和派。在7月的大选中,他击败了伊朗革命卫队的候选人,当选伊朗总统。他的主要政治观点也是避免与以色列发动全面战争,这与伊朗强硬派,尤其是革命卫队有分歧。如果在他上任仅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和以色列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显然与他的温和政策路线相悖。

  可以预见,借着以色列在伊朗境内袭杀哈马斯领导人等事态,伊朗强硬派未来围绕对以色列展开军事行动的声音会愈发密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伊朗国内温和与强硬两派的分歧加剧,伊朗现总统为代表的温和派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但在伊朗高层为温和派把持的情况下,伊朗还将以缓和姿态为主。即便发起有限的军事行动以安抚民心、安抚强硬派,也很难发展到大规模军事冲突甚至核冲突。

  可以初步判断出,随着此次以色列暗杀哈马斯领导人(伊朗的说法),以及以伊关系的不断恶化,伊朗围绕核问题、地区安全等的核心议题很难再回到过去相对积极的态度。

  在今年5月直升机事故中遇难的伊朗前外长阿卜杜拉希扬曾表示,美国的肆意破坏和英法德的不作为是“伊核协议”陷入瘫痪的原因;伊方本着诚意参与谈判;但机会窗口不会永远敞开。伊朗不会放弃正当的发展权利,在进行外交努力的同时也制定了抵消制裁的方案。可以说,伊朗政界目前的主流思潮是秉持外交手段美国等西方国家围绕伊核问题对伊朗的施压。而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虽然温和派领导人把持着伊朗的大权,但是伊朗强硬派的“煽风点火”以及以色列不断做出的侵害伊朗及其周边权益的行为,会将整个伊朗政局和国民心态扭向对抗,极有可能呈现出温和派主政,但强硬氛围充斥着整个国家的情况。即便有温和派控制着局势不升级,不与以色列发生直接冲突,但是对于未来试图通过谈判对话的方式解决伊核问题等核心问题,或许伊朗方面的主动性会大打折扣。

  伊朗温和派主政的特点是集中精力改善本国的经济情况,努力减少或消除外界的制裁,这就为未来“伊核协议”恢复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但今年伊朗面临的外界环境有可能发生一定变化。美国今年将举行大选,现任总统拜登曾倾向于重返伊核协议,但是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节外生枝事件的影响下收效甚微。而前总统特朗普是终结伊核协议的关键人物,如果今年美国大选后特朗普入主白宫,其对伊核协议的态度很可能与拜登政府大相径庭,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转向强硬。

  伊朗目前面临着国内矛盾多发的困局。一方面,哈尼亚前往德黑兰是为了参加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的就职典礼,作为温和派的佩泽希齐扬又不希望与以色列发生全面冲突,且他希望能够改善伊朗和西方之间的关系,他甚至比前任鲁哈尼更加温和,具有更务实的思维。正当其准备全力谋划伊朗经济发展大业之际,以色列做出的直接军事行动又使伊朗国内强硬派的理念越发受到推崇,温和派经济优先的执政理念与强硬派与美以对抗到底的观念产生了矛盾。另一方面,伊核问题走势势必会更加曲折,美国政局可能发生的变化也对伊朗长远发展不利,如果人继续执政,围绕伊核问题的一系列矛盾点可能会像现在的情况一样停滞不前;但如果共和党人执政,搞不好局势还会倒退,围绕伊核问题的相关冲突更加凸显。

  决定伊朗实际拥有核武器的首要因素是武器用核材料。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估计数据,2021年1月,伊朗开始将铀浓缩丰度提高至20%,2021年4月开始提高至60%,而伊朗目前的浓缩铀储量,国际原子能机构在2023年2月估算约有87.5千克,且这一数字还在上升。浓缩丰度在3%左右的铀235可作为核电站发电用燃料,丰度大于80%的铀为高浓缩铀,大于90%则是武器级浓缩铀。2023年6月,伊朗在纳坦兹(Natanz)和福尔道(Fordow)按照每月约3千克的速度生产的60%丰度浓缩铀,到2023年11月,产速达到每月约9千克。一般而言,一枚核弹头需要15至25千克武器级浓缩铀。就国际组织估算的数字看,截至目前,伊朗的核材料在数量上达到了制造若干枚核武器的水平,但是在达到武器级铀浓缩丰度方面仍有距离。

  因此,从技术角度审视,伊朗距离实际拥有核武器还有差距。但如果伊朗面临当前乱局,决定提升核能力,朝着核门槛再迈一步,例如进一步提升铀浓缩丰度接近90%的武器级,这一过程势必会极大刺激美国和以色列的神经。铀浓缩需要庞大的厂区和机器长时间的工作,此举很难做到完全掩饰并让外界毫无察觉,更难逃出美以多国对伊朗无处不在的情报网。以色列可能采用军事手段,像1981年6月7日空袭伊拉克的“巴比伦行动”一样,直接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以解除其核武能力,甚至联合美西方多国对伊朗发起军事打击。而美西方和以色列与伊朗的直接交战很可能会把整个中东拖入战火之中。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伊朗为了展示对美西方和以色列的威慑力,不排除在不触及美以等国最敏感神经的情况下适度提高核能力。但此举也极具风险,不同国家对“红线”的接受程度是一个动态互动平衡的过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误判,导致不可控的冲突。

  总体来看,中东局势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国际各方深知一旦中东火药桶爆炸的不可控后果,早在今年4月,美西方国家纷纷表示希望以色列保持克制,伊朗国内目前总体也保持着一定克制。但各国的隐忍并不代表局势的降温,总体可控的烈度不代表地区对抗温度的降低。就伊核问题而言,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对话谈判的可能性较低,美伊围绕伊核问题短时间内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观望姿态会成为各方的主要表现。同时,不排除伊朗会以核问题为筹码,通过释放核信号或开展一定核能力展示甚至再次发起有限远程打击的方式,向外界表达其不满,展示一定地区威慑能力。

  中东地区冲突频发的根源是域外国家——美国基于其自身国家利益对中东地区的染指。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中东地区和平,世界各和平力量应团结一致,努力减少美国在中东问题中继续施加消极影响,努力把以色列拉到谈判桌上,避免中东局势螺旋式恶化。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