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直播
摘 要: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4G、5G、VR等技术也在飞速得到普及和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也在不断进步和壮大。传媒产业作为我国一项以信息服务为主体的产业,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更应走在时代前列、科技前沿。如今“直播”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新闻信息传播当中。多年来,随着传媒产业的迅猛发展新闻直播样态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现仅以央视新闻微博直播为例,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直播,以供研究参考。
刚刚过去的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也是新媒体产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当中,映客、花椒、易直播等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APP也是层出不穷,但视频直播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2005年。2005年,9158以陌生人视频社交的形式最早进入市场,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移动直播领域。随后,从2008年至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也正式实施了新闻直播策略,且颇具成效,以新鲜、及时、真切的传播特点赢得了广泛的受众。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直播已不再仅限于初期的电视新闻直播,在新媒体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新闻直播已经扩展到了互联网平台,发展为网络新闻直播,以更加便捷、自主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电视新闻直播是指利用微波及卫星信号传输系统,将设置在现场的多个拍摄角度不同的拍摄机位摄录到的画面、音响、综合背景资料,通过现场记者与演播室主持人的采访、串联与评述,现场切换、剪辑,实时播出争取在第一时间传达给观众,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1]。我国的电视界早在80年代就已经开始尝试现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90年代趋于成熟,1997年被称为我国的“电视直播年”。从1997年至今,历经二十年的时间,电视直播也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活跃期。
“新闻”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等特点,所以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时间就是新闻的生命。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最能体现新闻传播的优势,这一形式也被多次应用于对重、特大以及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信息传播作用。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现场直播报道、2013年“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特别报道、2015年的“十一”国庆阅兵、2017年的直播两会等都体现出了电视直播的突出地位,逐渐使电视直播也丰富了新闻报道的信息传播形式。
但一直以来在我国电视传媒界,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因素的制约,直播的内容和质量都受到了一定得影响[1]。且常态化的新闻直播模式依然仅限于演播室模式,简单的线性传播、单向传播,互动性差、缺乏用户体验,只能达到从传者到受者简单的信息输出而缺乏受者的及时反馈,无法实现双向交流,所以这也成为了传统媒体新闻直播发展的又一瓶颈。
近年来,大数据、VR(虚拟现实)等技术逐渐成熟,并且开始进入新闻传播领域,网络新闻直播便成为了新媒体时代技术进步的产物。各大新闻媒体也纷纷借助新媒体平台传递新闻信息,扩大自身影响力。早在2012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在新浪网正式上线,利用自身龙8头号玩家强大的新闻采集力和影响力报道热点新闻事件、发表深度时事评论,并借助投票调查、网络征集、视频直播等活动增强互动,拉近与网民的距离[6]。
网络新闻直播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形式已经日渐深入人心,央视新闻新媒体新闻部主任杨继红就提出“得媒体者得天下”将传统媒体比作“鹰”,将新兴媒体比作“鸽”,“鹰”的时代或许已经一去不复返,一家媒体、传统媒体雄踞一片高地的绝对优势正在丧失,而如今是“鸽”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活跃和发展完善了传媒生态。2017年是视频、微视频广泛发布的时代,媒体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受众传递碎片化简单的图文,受众借助留言向媒体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新闻事件的观察以此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
2016年1月22日,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的上网工具不断向手机终端靠拢。截至2015年12月,据统计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也就意味着我国90.1%的网民用手机上网。由此也产生了中央电视台由传统媒体的电视新闻直播向网络新闻直播转型的情况。同时,网络移动终端可以不受空间的的局限随处观看新闻,更符合当前接收的接受信息需求,也使央视新闻赢得了更多的受众群体。
除此之外,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方式也由传统媒体时代的“媒体说受众听”变为如今受众按需获取新闻资讯,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更具自主性。根据受众自身的兴趣、需求选择时政、军事、体育、人文等新闻直播视频,注重用户体验。如今“微博+直播”的产品组合正在成为媒体报道的新趋势。从直播两会到里约奥运会,从英国脱欧到美国大选,再到G20杭州峰会,可以说网络视频直播不断与媒体报道深度融合,直播范围遍及全球。有数据显示,G20杭州峰会期间央视新闻微博48小时不间断视频直播,观看人数达到2139万人次,同时八家央媒和浙江本地媒体共计直播45场,网络新闻直播的影响力和受众普及范围可见一斑。
直播新闻往往是重、特大或突发性的新闻事件,需要为受众提供实时、准确、完整的新闻直播,但是传统媒体也许只能保证新闻直播的一般时效性。由于受到播出时间、电视栏目安排的限制,无法做完整的实时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现场报道的新闻传播效果,也仅能使受众在较短时间内简单了解新闻现场的部分情况,而不能做全面、深入报道,所以这也就成为传统媒体新闻直播的缺陷之一。但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直播,正因为有播出时长不受限的特点[3],利用自身优势弥补了传统媒体新闻直播的不足,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完整性和感染力。
以2017年两会直播为例,传统媒体的电视新闻直播将栏目的有限时间全部投入于对“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的新闻直播中,而央视新闻的移动视频直播客户端则对两会的台前和幕后做了全方位的直播、采访和解读,甚至对近几年央视直播工具的更新向受众做了展示,笔者认为从整体的直播内容上来看更有新鲜感,更接地气,远比传统的新闻直播更具吸引力,观看人数也一度飙升至千万。
电视的单向传播模式决定了观众的参与度弱互动性差,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无法真正参与到新闻讨论,新闻直播活动的过程中[2]。50年代美国的传播学者施拉姆就曾提出了著名的施拉姆模式,强调传播是一个由讯息和讯息反馈组成的双向循环的过程。而网络新闻直播正是符合了施拉姆的传播学理论,使受众在观看新闻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评论、个人观点实时互动,有着极强的参与性,打破了传统电视新闻直播较为被动、封闭的状态。
这种直播方式可以满足传者与受者之间双向的信息交流反馈,网络直播的弹幕和留言功能也更加人性化,更加真实的体现着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态度,从而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感,有效避免了单向传播的舆论失衡。
编者按:近期,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成为舆论热点。相比尚不熟悉互联网的老人,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应用操作的老年网民同样面临网络谣言、网络诈骗、虚假广告等陷阱,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远低于年轻网民。…
在现代社会数字化与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当下,老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必须逾越的课题。2020年底,工信部正式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