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一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万亿元
今年一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万亿元,北京、天津、河北分别为10581.4亿元、3890.1亿元和10454.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0%、5.3%和5.6%。
从服务业看,一季度,京津冀地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七成,三地分别增长5.8%、5.1%和4.5%。现代服务业带动明显,北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接近八成;天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河北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8.0%和6.7%,同比分别提高0.7个和5.9个百分点。
从工业看,三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5.8%和8.1%,比上年全年分别加快7.1个、2.1个和1.2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贡献突出,北京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超过六成;天津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三成;河北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二成,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从投资看,一季度,北京、河北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分别增长13.6%和6.7%,比上年全年分别提高8.7个和0.4个百分点,天津增长5.9%。龙8游戏唯一官方网站新兴领域投资保持活跃,北京、河北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3.7%和45.1%,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8.3%。
从消费看,一季度京津冀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5.5亿元,同比增长2.1%。新能源汽车销售保持活跃,三地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分别增长18.9%、19.0%和41.6%。
京津冀三地以深化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推进产业协作,三地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步伐坚实。
创新合力不断积聚。京津冀三地持续加大创新投入,2023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推动专项”支持课题95项,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近2.4亿元。
创新产出成果丰富,科技成果在区域内加速转化。2023年三地技术合同成交额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技术合同成交额互流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今年一季度,京津冀区域有效发明专利量累计达73.5万件,同比增长22.5%;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90.7亿元,增长超1倍。
中关村创新服务平台作用凸显。截至2023年底,中关村京津冀创新合作园区累计注册企业7165家,2431家北京中关村企业在河北设立分支机构5163家。在2024年中关村论坛上,针对北京优质科技成果和天津、河北的技术需求,形成《京津冀科技成果供给及需求清单》,内容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节能环保等前沿领域;签约34个协同创新项目,合作范围覆盖氢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与网络安全等未来产业。
产业协作方面,2023年5月和7月,三地共同印发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和《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明确了三地产业协作分工定位和重点任务;成立京津冀企业家联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三地结合各自产业优势,分别牵头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产业链,联合绘制完成产业图谱,为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优链提供“底数图”和“导航图”。三地聚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5个产业集群开展梯次建设,汇聚发展合力。2023年11月,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北京举行,152个项目达成意向签约,意向投资额超千亿元,签约项目覆盖六大产业链条。企业联系逐步增强,一季度天津来自京冀产业项目到位额534.2亿元,占全部产业项目到位额的比重接近六成。
持续加密交通一体化网络。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建设加快推进,京滨城际铁路超大直径盾构机“京滨协同号”在天津顺利始发,标志着京滨城际铁路天津机场2号隧道工程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京唐城际铁路北京隧道段已完成工程总量的50%,年底将实现主体结构完工。积极打造“一小时环京通勤圈”,新开通北京至河北固安和廊坊通勤定制快巴,包括2条主线条支线。
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异地就医“同城化”效果明显,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93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5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6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养老项目高效落实,截至2023年底,5000余名京津老人入住环京津周边养老机构。就业保障更加坚实有力,一季度,京津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分别为4.2%和5.4%,分别低于上年同期0.4个和0.3个百分点;河北城镇新增就业22.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