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保险科技(一)丨互联网保险这10年他、她如是说……(上)

2024-10-1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龙8游戏唯一官方网站转眼,距第一家互联网保险主体诞生已10年时间,现在的互联网保险还是你当初想象的样子么?那些互联网保险人可还在你身边,他们又变成了什么模样?这10年,互联网保险、保险科技给我们带来哪些显著的变化?或者说,她给保险业带来了什么?

  回顾这10年,我们五味杂陈。要速度,要颠覆,要梦想,要前途,要安全,要稳固,要平衡,要对抗束缚……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匆匆忙忙,来来去去,时间的沙漏,给我们留下了些什么?

  总认为,一个行业发展得好,需要关键核心人物们的情怀,而这个情怀有千斤重。她可能需要顶住各种因素引发而传导至上级的压力,需要冲破大的利益群体所带来的做事的阻力,需要匀出对大众、对行业有利但对自己本职工作无益的精力。而最重要的,是要有放弃自身职业上的追求,不求回报,甚至要付出不小代价仍坚持要做成一件事的念力。

  一个人,要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有多难,一个行业要自由奔放、发展曲线一直向上有多难?往事让它随风吧,未来,我们相信,我们期待!

  本文感谢因各种因素最终未能或未来得及发表个人观点的专业人士、专家,感谢所有留名、不留名的行业见证者、参与者、引领者的观点。本文仅以此献给我们过去共同的10年!

  互联网保险,提起,甚至有些陌生的一个词。10年前,我们对它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当下,保险科技、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AI、chat GPT……10年后,我们甚至分不清这些概念的差别,现在或许更贴切的说法是保险业互联网化的10年。10年行走,可还记得我们的初衷,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转型,要往哪里转?

  未来的路由过去延伸而来,在脚下,也在看不清的远方,谁能保证10年后我们的所思所想还像现在一样清晰,保证我们还能像现在一样充满激情?珍惜当下,这每一寸无返的光阴。

  罗胜: 现任大家保险集团临时负责人、副总经理。其为原银保监会派驻原先安邦保险集团接管工作组副组长,银保监会公司治理监管部副局级干部,曾任中保信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总裁,原保监会发展改革部副主任、法规部副主任、发展改革部公司治理处处长等职务。

  行业也将会持续把不断出现的新工具应用到保险营销的方方面面,这是行业不断在做,且未来一定会越来越深入的方向。

  首先,要看怎样来定义互联网保险这个概念。如果只是把互联网保险作为一个统计渠道,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渠道直接卖保单的角度来说,十年来并没有太大进化,甚至在政策层面还有些收紧,所以可能看不到统计上的大幅度增长。

  如果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从技术渗透到保险业的经营、销售层面的力度而言,这十年的进步是非常显著的。从渠道来看,十年间,有很多科技手段纳入到营销员、银保、互联网渠道,包括客户在交易过程中所用到的一系列科技工具,是持续在进步并逐步演化的。

  但是,如果回望10年前行业对互联网保险的预期,可能还没有达到当时预期的那种重大突破的程度。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行业对互联网的热情更趋理性、客观,也以更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对待。

  而且行业也将会持续把不断出现的新工具,比如类似 Chat GPT、AI 的内容生成等应用到保险营销的方方面面。目前,已经有机构在研究和投入,这是行业不断在做,且未来一定会越来越深入的方向。

  姜兴:众安保险总经理,曾担任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总监等职务。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最最重要的事始终不变。新科技是用来帮助我们,做好难而正确的事,更好地坚守初心、良心,做有温度的保险,做好金融普惠。

  今年也是众安保险成立十周年,十年磨一剑,匠心致初心。身在保险科技发展浪潮中,我们的感受更为深刻,作为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从诞生到快速发展无不受益于政策的指引和技术的发展。

  现下,人工智能技术进化的拐点已至,我们坚信其未来进化的潜力和速度一定会远远超出想象。

  随着新技术不断升级并渗透到各行各业,我们可以预见到一些趋势。例如,车的智能会加速,而车的风险会被重新研究和定义;同时,我们一直担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许很快会有新的答案,交互体验极佳的智能照护机器人,也可能成为未来健康和养老保险的标准服务……这些都将是新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我们也须时刻谨记: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最最重要的事始终不变。新科技是用来帮助我们,做好难而正确的事,更好地坚守初心、良心,做有温度的保险,做好金融普惠。

  未来已来。正是带着对新机遇和挑战的紧迫感,以及对未来智能的憧憬,近期我们将众安在AIGC技术领域的思考与探索,集结为《AIGC/ChatGPT保险行业应用白皮书》这份报告,希望与保险行业的同仁们共同探讨交流,共促发展。

  保险科技驱动下的行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助力行业复苏、重塑行业价值链的重要力量。科技不再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工具,而是推动客户经营、产品创新、服务提升、流程优化、风控反欺诈等工作开展的重要动力。

  经过这些年我们发现,保险科技驱动下的行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助力行业复苏、重塑行业价值链的重要力量。科技不再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工具,而是推动客户经营、产品创新、服务提升、流程优化、风控反欺诈等工作开展的重要动力。

  科技驱动又是一件正确但并不容易的事情,要想享受科技红利,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我认为需要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第一,要充分认识公司的发展现状,选择适合自身的科技架构,从上到下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共识,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节奏,稳扎稳打,逐步解决公司痛点。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就是最好的方案。

  第二,重视数据能力建设,抓住数字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机遇,用数据科技帮助公司做好精细管理、产品创新、客户经营、风控反欺诈等关键工作,积累高质量的公司数据资产,为保险业数据要素的建设贡献力量。

  第三,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视角优化营销、投保、保全、理赔、客诉等全流程作业环节,提升客户体验,打造公司口碑,让客户经营产生价值,更好地履行保险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赵承:现任国泰财险执行董事、总经理。曾任国泰财险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风险行政责任人、首席投资官、首席风险官、反洗钱负责人、反欺诈责任人等职务。

  互联网保险因高效和便利,回应了市场不断释放的保险需求,为服务形态带来更多可能,对C端市场的服务更加深入,行业产品创新由互联网化带来一次重要的繁荣机遇。

  首先,对行业而言,互联网保险的出现对保险C端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保险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快捷、透明、低成本、个性化的保险服务体验。

  其次,互联网保险因高效和便利,回应了市场不断释放的保险需求。然而,因保险业务实质没有改变,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为服务形态带来更多可能,对C端市场保险需求的服务更加深入,行业产品创新由互联网化带来一次重要的繁荣机遇。

  以国泰产险自身为例,由于整个保险服务(包括产品创新、在线核保、在线理赔等流程)的互联网化发展,使公司进入了新的业务领域并已步入盈利周期。

  第一是业务模式的改变:我们由传统法人业务和车险业务转向覆盖电商场景的各类创新业务和个人类意健险、家财险类线上业务。

  第二是经营形态的改变:我们依托全流程线上化、数字化,极大提升了服务能力,支持服务大规模、高频小额业务需求;产品类型也发生较大升级迭代。

  第三是企业文化的改变:基于业务创新的需要,公司企业文化呈现本质改变,开放、平等、求新、共创、创业精神得以贯穿企业各个作业和管理环节。

  钟诚:车车科技联席CEO,曾任轻松集团联席CEO、安心财险总经理、太平科技筹备组组长、人保集团业务发展部总经理、中人保险经纪总经理、党委书记等职务。

  互联网保险给保险业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更多买不起保险的人得到保障;让更多客户更方便地买到保险,便捷地得到赔偿;让保险公司的经营发展可以更加差异化,有特色,也更有效率。

  第一,许多险种都可以用互联网、科技手段实现全国、全网的出单、承保、理赔等跨地域、全流程,这体现在对个人、家庭保障的方方面面。

  第二,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能力大幅提高,从核保的风险选择、保中服务,到理赔风控,都大量采用了大数据、AI、互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使得保险行业的效率大幅提升。这体现在险企的经营效率上就是,在赔付上升的同时,整个保险界的经营还比较稳健的。具体体现在,利润率稳定、经营费用率不断下降,而客户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强。

  第三,从消费者角度看,消费者已基本接受电子保单、线上服务,对于互联网保险带来的实惠产品、保障及时性,及保险服务的简单化,都非常受消费者欢迎。体现在承保数量、保费规模、保险深度广度上都有明显提高。

  第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保险也带来投诉,尤其是承保端的销售误导方面。由于互联网保单客单价低、数量巨大,投诉时有发生,但从保单项下的投诉率来看其实并不高。

  尽管如此,考虑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互联网保险还是应当更加强调消费者保护,新型的销售方式也需更关注合规问题。

  从互联网保险对行业的影响方面,其给行业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让更多买不起保险的人得到保障;让更多客户更方便地买到保险,便捷地得到赔偿;让保险公司的经营发展可以更加差异化,有特色,也更有效率。

  吴逖:曾任合众财险总经理、众安保险副总裁、平安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助理、平安产险总公司市场部、渠道管理部、综合金融团体客户市场部总经理等职务。

  很多公司意识到,保险业务本身不是流量工具,而是流量变现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险企将互联网保险业务当成独立于传统业务之外的一个单独板块或领域去看待,而不是把互联网本身作为保险服务的手段、载体去思考问题,就容易造成割裂。

  这10年的变化来看,十年前大家会觉得互联网保险是一个伪概念,认为通过互联网去做保险的销售、运营等都改变不了保险强线下的特点。但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保险公司、客户都转变了这种观念,就是有很多保险业务,其实不管是从销售还是后面的运营,都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全部完成的,这已经成为一个行业的共识。

  互联网保险对整个保险业带来的影响方面,我认为主要是大家都开始重视保险科技这件事,也都试过用互联网的方式去运营保险业务。

  但公司之间经营效果的差别很大,主要在于互联网保险的实质不仅是流量,而是通过这种便捷的工具去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大家过于把目的集中到互联网的获客、运营、销售这端,忽略了通过技术本身去提升服务能力、降低成本的这些技术手段。

  所以经过十年的发展,保险公司在这个互联网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但未来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一部分保险公司理解到,保险业务本身不是流量工具,而是流量变现的手段,所以也知道用一些更有效的方式去运营客户,提升流量,考虑转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险企将互联网保险业务当成独立于传统业务之外的一个单独板块或领域去看待,而不是把互联网本身作为保险服务的手段、载体去思考问题,就容易造成割裂。

  刘琼:现任国泰财险董秘,曾任蚂蚁科技集团企业发展部投资总监、国泰财险董事会办公室负责人、预算分析部负责人等职务。

  新技术会带来新思考、新价值,当新技术与以经营风险为主要的保险行业结合时,一定要更加稳健,更遵循行业规律,也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回看过去10年,总的路径和趋势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互联网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其实是一直存在的,本质是技术革新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大家最先感受到的是在保险普及或者销售端的影响,但实际上,互联网对保险业的影响,我们更应该追求保险经营各方面依托技术发展来带来的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

  以产品创新为例,我们思考的会是客户需求或者场景需求,技术进步如何能更好地满足需求,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在理赔、客户服务等方面也类似,互联网技术能够使保险公司给到客户更好的服务,而我们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升级运营体系,完善在线投保、理赔服务等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的长期价值,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新技术会带来新思考和新价值,当新技术与经营风险为主要的保险行业结合时,一定需要更加的稳健,更多遵循行业的规律,也需要行业共同的努力。回看过去10年的互联网保险发展,我们认为总的路径和趋势基本符合这样一个规律。

  赵岩:现任国华人寿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华瑞保险经纪副董事长。曾任易泰达软件开发公司总经理、国华人寿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等职务。

  10年前,保险科技作为新生事物,一直在突破、创新方面探索。互联网保险在经历了前些年的迅猛增长后,进入一个稳健的发展期。

  当下,监管政策比较重要的一个关注点是行业风险,引导行业理性发展,行业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坚持长期主义精神。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引入,加之适当的政策引导,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出现更多可能。

  蒋铭:大童保险销售服务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担任教育部“创新创业导师”。曾有多年大型上市保险公司寿险管理经验,历任省级负责人、副总裁等职务,2008年参与创办大童。

  更精准的数据,带来承保水平的提高,产品的创新,行业可以更广泛地触达消费者,并为其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保险机构也能做到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分销。

  互联网保险或者保险科技的10年,变化还是非常大的。具体表现方面,比如更精准的数据,带来了承保水平的提高,产品的创新等。另外,保险科技加持后,行业可以更广泛地触达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保险机构也能做到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分销等等。

  随着十年变迁,互联网保险补足了产品细分领域的诸多空白,有许多低价、交易便捷的产品出现,相应地保险业的客群大大扩展。消费者增加了,监管对行业的规范也越来越明确,这对保险公司的要求也相应就更高了。当然,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是利弊共存的,但总体来看,保险科技对行业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也带来很多新机遇和新挑战。

  乐伟樑:苏州山水树儿信息技术创始人,为财险公司提供车险驾驶舱管理优化服务,曾任易保科技副总裁、首席技术官;SAP全球副总裁以及Business Objects上海研发中心执行董事。

  当前的数字化转型,是近代技术革命倒逼业务转型的结果,也是还没有看到终点的进程,更是企业的一把手工程。

  过去十年,保险科技为行业带来诸多重大变化。当下,科技已经推动我们到了第三代数字化转型的前期,数字化转型是所有领导者必须关注的重中之重。

  眼下的数字化转型,是近代技术革命倒逼的业务转型的结果,也可以认为是为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被动的状态,且因为数字化转型是还没有看到终点的进程,所以是所有领导者必须关注的重中之重。

  我的观点是,四次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保险四代数字化转型,之前也对四代保险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总结:

  第一代,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搭建保险业务流水线,提高服务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第二代,利用( 移动)互联网,连接合作伙伴和客户,提升客户体验,改善客户服务;

  第三代,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精细化/差异化管理能力,提高风险评估和改善保险产品设计;

  第四代,拐点( 奇点)来临,AGI和机器人技术带来的新风险、新产品、新流程、新模式将推动全面的颠覆性的转型。

  当前我们处在第三代的前期,但由于第四代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可能已处在第三代的后期。表现出以下特点:保险数字化转型相对其他行业更长的延迟效应;保险数字化转型的叠加效应,持续影响后续转型;无法形成行业规模效应,基本上各自为阵等。因此,必须提升业务和经营的洞察认知,从业务数字化到数字业务化为切入点,实现从专注运营各节点的效率和风险,到运营整体效益和风险的转变。

  保险科技达人:具备科技公司、传统保险业、互联网保险多重视角,实战经验丰富但不便公开发表意见的高层管理者。

  第一,保险产品宽度从点走向面。从场景保险走向互联网全场景销售保险,从单一险种走向更宽泛的险种,已形成了车险、健康险、意外险、家财险、责任险为主的互联网保险主流险种。

  第二,保险营销与销售从单纯依赖互联网平台,逐步转变为主动拥抱互联网生态的多模式。第一阶段,场景保险高度依赖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仅作为保险产品供给方,介入场景程度很低;第二阶段,一批新设立持牌中介机构(科技公司),通过自身的场景创造来营销、销售互联网保险,典型的是轻松筹和水滴筹,也包括基于社交软件微信的微保,此时保险公司角色依然与第一阶段相似;第三阶段,保险公司经过对互联网流量的认识和人才累积后,开始通过引入互联网流量尝试做客户自营,典型的是众安在线和泰康在线。

  第三,传统保险公司与新型公司差距缩小,甚至在原业务形态上显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十年内,传统保险公司大多成立了专门的互联网保险部门,但部门规模普遍偏小,依靠渠道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自营业务规模几乎可忽略不计;互联网保险公司在前5年依靠渠道业务取得了显著成长,在传统保险公司进入竞技场后,互联网保险公司一方面依靠自身的科技和积累优势巩固阵地,同时积极开展自营业务新阵地,以找到更具成长性的业务领域,就目前而言,均有较大投入但仍在投入期,一旦能力成熟,将成为壁垒很高的优势业务。传统人寿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获客,进而利用代理人、电销等传统渠道开展长期价值产品的售卖。

  第四,线下保险销售也在融入互联网能力,提高销售效率。过去十年,互联网对保险行业的影响不仅在互联网保险,对传统保险的销售和运营也有巨大的推进。譬如:代理人的销售工具普遍已利用移动互联网;客户服务除了热线电话,也包含了线上客服;客户采用移动互联网APP等形式自助操作保单服务等。

  第五,新设中介持牌机构的互联网保险发展路径各不相同。轻松筹、水滴筹创造众筹场景后发展健康保险,属于先创造流量再发展保险;微保利用社交工具来扩展客户人群,精准营销,属于借力社交工具的传播能力发展保险;元保利用互联网流量直接获取客户,并且做短、长险的结合,属于购买流量发展保险;京东、滴滴、美团、顺丰、58同城等互联网平台在蚂蚁保险后,也依靠自身平台流量建立保险平台,其特点就是紧贴互联网平台主营业务和客群发展保险。路径各不相同,有成功,也有平庸,更有失败。

  第六,监管日趋成熟,互联网保险主体经营思路由产品创新向细分环节管理过渡。自2017年互联网保险新规出台后,互联网保险开始从野蛮生长期进入了逐步规范阶段,业绩增长也从高速增长转向温和增长转变,此方面可参考较早成立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业绩情况。一般而言,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创新数量与监管的松紧度有一定相关关系,随着监管的加强,产品的规范性不断增强,各业务主体的重心也从产品创新逐步过渡到定价能力、风控能力、流程创新、客户经营等细分环节,以显现出自身的优势。

  第七,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发展喜忧参半。四家互联网保险牌照公司,如今只剩两家表现可圈可点,另两家处于暂停运营的境遇。可见模式创新初期,风险和代价是极高的,也非常考验股东和职业经理人面对新事物的风险管理能力。传统保险公司加入互联网保险赛道也加剧了竞争,严格意义上,互联网保险的经营资质壁垒逐渐消除(除互联网车险)。传统头部中,也不乏互联网生态圈战略大举投入,但与主业的协同未达预期的,可见保险公司利用自身资源构建生态圈的难度之大。

  第八,险企、资方目的些许不同。阿里、腾讯、京东、百度、滴滴、头条均不同程度入股或正在入股保险、再保险公司。比如,有些传统车企也试图借助保险牌照进入互联网车险,实现产业协同、赋能主业,而互联网公司则更希望流量变现,所以二者的目的还是有些许不同。

  第九,互联网保险公司从“有没有”向“精不精”过渡,人才也需寻找自身发展第二曲线。经过十年发展,互联网保险人才在市场上已有充分供给,但再往下发展需要更多专家级人才和全面型通才。各家公司从“有没有”向“精不精”的专业化经营发展,对人才要求也会相应提升,而过去十年深度参与互联网保险的人才应该站在新的起点寻找自身的第二曲线。从经营角度看,因为互联网保险对互联网生态、互联网运营、组织构造、人才分类等迥异于传统保险,对这些方面有深度理解的高管,有助于取得互联网保险和数字化转型更好的经营成绩。

  第十,科技促进了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过去十年,互联网保险的客单价逐年上升,保单件数庞大,优质的保险交易系统和核心作业系统对业务发展就非常关键。技术方面,相较于传统保险公司,新设立公司在发展初期显现出较大优势,但技术的提升更多体现在需求响应层面,与业务运营融合深度有待加强。当下,绝大多数保司系统能力都已不同程度提升,新兴公司的系统优势会逐步减弱,科技更多体现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应用、物联网、开放平台等领域,与业务运营耦合地更紧密,这些科技的应用更直接地反映在各项业务运营指标和绩效提升上。

  保险科技达人,具备互联网从业经验,后至保险公司从事保险科技相关工作,长期服务于大型互联网科技集团。

  互联网保险业务伴随互联网平台、移动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起到了行业启蒙、增效革新、保障普惠的效果。

  保险科技达人,具备互联网从业经验,后至保险公司从事保险科技相关工作,长期服务于大型互联网科技集团。

  这些年,互联网保险业务伴随互联网平台、移动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起到了行业启蒙、增效革新、保障普惠的效果。简言之,我认为有以下四方面显著变化:

  第三,泛保险生态圈层出不穷,围绕健康、养老、电商的多层次服务生态逐步成熟。

  第四,保险机构组织架构中电商部门成为标配。部分保司借力互联网平台,加快风控、产品、渠道部门的数字化转型步伐。

  互联网保险从尝试到落地,商业保险公司用盈利说明了这种新业态的成功,是世界经济大潮下,中国互联网应用场景领先于世界的具体体现。

  互联网保险从尝试到落地,商业保险公司用盈利说明了这种新业态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做出典范,是世界经济大潮下,中国互联网应用场景领先于世界的具体体现。

  互联网保险发展,离不开“为人民服务”——服务客户,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提供客户所需要的,覆盖互联网保险风险场景的产品,是互联网保险公司经营所重点考虑的。

  保险公司经营的是风险,互联网财险公司经营过程中,综合成本率是时刻要关注的指标。在此背景下,场景的探索和分析,产品的细化及人群的细分,形成了保险公司与互联网生态的互动,快速培育和发展了互联网保险这一新兴市场。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创始人、创办人、董事长马明哲作为知名企业家引领公司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创新、突破,在行业遥遥领先。中国平安也是国内金融牌照最齐全、业务范围最广泛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之一,目前集团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保险集团。

  借助数字化技术,原本复杂的保险服务流程得到有效简化,提升了理赔时效,更好地缓解客户急需理赔的燃眉之急。

  结合平安的实践经验来看,过去10年互联网科技促进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并助力险企以客户为中心升级服务。互联网促进了金融服务的线上化,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让金融业服务更广泛的长尾客户成为可能。借助数字化技术,原本复杂的保险服务流程得到有效简化,提升了理赔时效,更好地缓解客户急需理赔的燃眉之急。

  随着健康和保障理念的普及,保险客户的需求已从事后被动理赔,变为前置就医服务、主动健康管理,以客户为中心,平安依托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创新推出保险+健康管理服务,打造一站式健康解决方案。平安将坚守金融服务国计民生的使命,推动金融服务创新,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保险科技这些年,有一个观念上的迭代,我们将不会再从狭义上去讲“互联网保险”,实际上是整个保险都需要更互联网。

  互联网保险、保险科技发展这些年,未来我们或许不会再狭义地去讲互联网保险,而是整个保险要更加互联网,这里有一个观念上的迭代。

  整体来看,互联网保险目前还没有达到当时预期的颠覆性的效果,但我们认为不远的将来,保险领域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回顾过去10年,在保险科技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监管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随着互联网保险发展转入高质量增长期,监管在治理上也采取措施以防范重大风险的发生,我们对互联网保险未来的发展趋势抱有美好的愿望和期待。

  第一,保险科技的创新大部分集中在前端。与10年前大家的理解略有差异,现在或许不能叫互联网保险,更多是一个保险互联的概念。前端的创新包括销售模式、组织模式创新等,比如互联网保险公司、经纪类公司,以及互助类公司做前端的创新比较多,渠道上的创新用了全渠道(Omni-channel)的方法,给保险公司展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让大家看到O2O的前景。

  第二,影响力方面,互联网保险公司作为“厂商”有许多产品创新。在某些细分领域,一些纯线上、围绕互联网的产品创新也极大地弥补了市场空缺,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为其带来更便捷的服务。

  第三,新合作模式方面,随着互联网产业、平台的发展,生发出了新的合作模式: 万联网与保险公司依托各自优势展开合作,进行产品共创,类似MGA (授权承保代理 ManagingGeneral Agent)。比如有些互联网大厂的金融板块也在做保险相关业务,但他们背后需要类似MGA的支撑,他们根据自己的客群来给保险公司提出建议,也有险企心甘情愿做起了“厂商”并将“厂商”的响应速度做到极快,产品共创还做得极好,依托这类强大的渠道险企也慢慢形成了一种竞争优势。

  第四,互联网模式借鉴、应用方面,代理人模式如今走到一个分水岭,某些领域对互联网保险理念、工具、平台的应用让保险公司的改革更加活跃。比如,这个节点我们看到蓬勃发展的经纪公司,在监管窗口还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互联网保险的理念、工具、平台在这里得到广泛应用,也像保险公司的 O2O,让保险公司的改革变得更活跃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当然,寿险的客户体验也极为重要,而对于如何创造端到端的客户体验,互联网新技术对运营模式、客户服务模式、客户体验模式的革新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财产险行业,还不单单是互联网,其涉及到一个物联网的概念,整体的产品研发,包括当下方兴未艾流量生态系统的构建、电动汽车保险领域等将来都会有颠覆性的变化。电动汽车技术端已经掌握了所有用户数据,未来险企也很有可能是从 2C 端又变成MGA回到 2B 端的合作。

  所有这些产寿险行业未来变化的实现,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所以,我们不会再狭义上去讲“互联网保险”,而是整个保险要更加互联网,这是保险科技经过 10 年发展,我们观念上的迭代。

  蔡欣溢,德勤管理咨询中国合伙人,曾为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合伙人,20多年咨询和行业经验,侧重于多元化集团公司(金融和地产)的财务管控、运营优化和绩效提升,并提供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平台相关的规划和落地服务。

  互联网保险为行业开拓了不可替代的渠道,客观上起到了倒逼保险公司、参与机构推陈出新、吐故纳新的作用。

  保险科技10年,这是一个非常宏大,值得深入思考、探讨的话题,简略来说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是互联网保险为行业开拓了不可替代的渠道,客观上起到了倒逼保险公司、参与机构推陈出新、吐故纳新的作用。

  其次,保险机构与垂直端的合作,加速了新产品的开发、迭代,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也起到了丰富细分市场的作用。

  而零售端我们看到进入一种类似快餐的时代,消费者面临更多样性的选择,更便捷的购买体验,更快的理赔、服务等,这些潜移默化的变化、改进、迭代,逐步改变着消费者对传统保险的感观。

  周瑾:普华永道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擅长于战略规划、组织管控、风险管理、公司治理、运营与流程、资产负债管理和投资管理,其还担任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资产负债管理专委会专家委员、中国保险保障基金特聘保险行业风险评估专家等。

  回顾这10年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大家对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渠道、保险科技、数字化等这些定义的认识开始有一些变化,甚至有些目前还很难界定清楚,有些疑问和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想跟大家探讨。

  首先,牌照问题。事实上,监管正式发放的牌照里是没有互联网保险这样一张牌照的,目前来看它主要就是财产险牌照,所以互联网保险不是标准的牌照,更多是大家对于它的一个定位,是资本市场或者行业对它的提法。就像,银行业是将互联网银行归类在民营银行类别里的。

  第二,互联网保险或者保险科技对行业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他带来了一些新模式,给大家看到新的可能,开拓了传统保险业的发展空间。新模式方面,互联网保险很少有线下网点,所以比其他机构的运营更轻资产化。但它也面临新挑战——没有网点就必须通过线上的方式去触达、服务客户,反而带来很多创新,包括退货运费险、航延险等,是纯粹基于互联网场景的探索。基于轻资产模式的这中探索价值非常大,是因为其同时也会带动其它非互联网保险公司去尝试、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互联网化或者数字化。

  但比较遗憾的是,原先的4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只有2家处于正常经营状态,新生事物的试错成本和代价还是很高的。如何掌握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尺度问题,是需要行业深入去思考的。

  第三,如何更加清晰地界定互联网保险,甚至互联网保险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有些概念还需要厘清。如果从牌照以外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互联网保险角度来说,线上销售的就是互联网保险么?这里面涉及到互联网渠道、互联网保险的定义,包括监管的统计口径等问题,这些基本的概念也会影响到最终衡量和评价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标准。

  再往上升一层,从数字化角度看,互联网保险是否更是一个思维方式和理念的概念?轻资产,没有太重的网点,不需要太多人,运营更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客户的触达更高频,那符合这些特的是不是都可以归结为互联网保险?

  关于互联网保险的未来,我猜想,未来或许不只通过承保利润、投资收益来盈利。既然是平台,有这么好的客户触达方式,就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务,可以把很多的资讯、内容服务等通过线上的方式提供给到客户,这就意味着有更多收费的机会,服务和管理的收费在未来是否也可以归结为互联网保险营收范畴里?还有更多关于保险互联网或者数字化的问题值得大家更深入地思考。

  互联网带给保险业的变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线上业务已经普遍化。我家买车险一个电话就搞定了:到期通知,线上支付保费,电子保单就发过来了,这使承保成本大大降低。

  理赔端,在很多保险领域也实现了线上化。一般车辆发生事故,线上报案,拍个照片上传,小损失照片就可以定损,不用长时间的路边等待,也不用等查勘员来,瞬间就完成了。

  我认为,互联网保险像平静湖面落入一颗石子,随着圈圈涟漪,其实一切都已经变了,甚至连我们当初的预想,我们出发的方向也跟着变了,这才是客观世界真正的发展规律,新事物来临,带来利弊,吸纳好的,迎接挑战,渡过去,继续前行,不断迭代。

  许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保险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保险学会理事,上海市保险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保险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风险管理等。

  互联网保险为保险行业培养了很多互联网人才,这是其对中国保险业非常重要的价值。

  另外,我认为这些年互联网保险为保险行业培养了很多互联网人才,尤其是科技公司、初创公司,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是有最开始几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从业经历的。从我的视角看,这是互联网保险对中国保险业很重要的价值。

  孙寅,兴业证券研究院金融领域负责人,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曾任职于长江证券、中国银保信,多次获业内主流评选最佳分析师奖项。

  2013-2016年是互联网保险全速发展时期,险资运用市场化进程加速了投资型保险的竞争,高额收益率的互联网万能险产品在这一时期引起市场热潮,同时埋下行业恶性竞争的隐患,后续在监管调控下回归理性。

  在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出现的近十年中,互联网保险行业在监管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发展,科技赋能节点不断丰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保险金融服务。

  2013-2016年是互联网保险全速发展时期,整体而言,险资运用市场化进程加速了投资型保险的竞争,高额收益率的互联网万能险产品在这一时期引起市场热潮,同时埋下行业恶性竞争的隐患,后续在监管调控下回归理性。此外,互联网保险还出现了显著的“场景化”趋势,移动端技术的成熟使得消费者对碎片化新场景的需求不断提升,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电商退运险、手机碎屏险、铁路乘意险、航延险等互联网保险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线上服务从销售终端逐渐向保险全产业链覆盖。科技技术方面,云架构开始逐步落地,保险公司迎合大金融互联网化趋势,开始实施“中台”战略,着力以信息技术加强保险的业务组织能力,2013年众安在线作为第一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出现在市场,开启了保险科技新篇章,截至2016年,4张专业互联网保险牌照发放完毕,成为这一时期互联网保险发展盛况的标志之一。

  2017年 - 至今,互联网保险继续多元化深入,但总体发展趋于规范化。上一时期的场景化概念混杂着许多“伪场景”,部分保险公司为赚取噱头推出了赏月险、雾霾险等保险产品,部分细分场景下风控机制的不完善也使得保险欺诈、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问题屡禁不止。因此,2017年之后互联网保险进入由点及面的严监管周期,推动行业向规范化发展,互联网保费增速明显放缓。从产品端,在第三方支付技术日臻成熟和疫情催化下,互联网保险平台支付渠道打通,线上化需求激发,互联网健康险增速一枝独秀,相比于上一时期的高速扩张,这一时期客户对互联网保险的理解有所加深,线上获客渠道转化率有显著提升。在科技领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加深,互联网保险概念开始追求向更智能化、人性化的保险科技转变,行业核心、运营、销售系统迎整体性架构升级,保险上云成为大势所趋。此外,在资本支持下,众多保险科技公司涌现,从各个细分产业环节推动保险行业向科技化、数字化转型。

  这10年,保险科技给行业带来了什么?我认为,互联网保险的兴起推动了整个保险行业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对保险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对于用户——提升用户体验:保险公司通过在线平台或移动端提供保险服务,简化了保险购买和理赔流程,互联网保险使得保险购买和索赔更加简单便捷,减少了繁杂手续和等待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二,对于用户——丰富产品供给:互联网保险鼓励保险产品创新和个性化定制。保险公司可以基于用户的需求和行为开发新的保险产品,例如按需保险、共享经济保险、健康追踪保险等,满足不同人群的特定需求。

  第三,对于用户——唤醒投保意识:伴随保险行业的线上化、信息化,公众群体对于保险的认知不断加深,对互联网保险这一产品模式的接受度逐步提升,互联网保险平台成为驱动保险渗透率提升的重要载体。

  第四,对于公司——数据驱动决策:互联网保险公司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包括用户行为数据、健康数据、车辆数据等。这些数据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准确的风险评估和定价模型,帮助他们制定更精准的保险策略和产品。

  第五,对于公司——降本增效:互联网保险通过简化流程、自动化操作和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这使得保险产品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服务。

  第六,对于公司——拓展市场边界:互联网保险打破了传统保险公司的地域限制,通过在线渠道和数字化服务,互联网保险在过去十年承担这单均价较低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未来伴随公众保障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及科技技术赋能的加深,互联网保险可布局更广泛产品线,进一步提升渗透率,扩大市场份额。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