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制造业产业互联的四大要素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管是轻工制造业还是重工制造业,中国拥有比其他国家更为健全的产业链配套,被誉为世界工厂。

  然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近几年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的挑战。尽管一些企业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或其他国家,但他们可能会受到当地产业链配套的限制,加之当地的信仰和地缘政治的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最终无法取得成功。尤其是在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背景下,这再次彰显了中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执行力。因此,与中国进行贸易脱钩是极不明智的选择。

  当前中国的制造业危机四起。欧美国家对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限制以及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在低端制造业方面的竞争,迫使中国传统制造业必须进行升级和转型。近年来,各个制造领域都在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目的是提高我国在各个制造领域的生产管理效率,并在新形势下持续保持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的新时代,数字经济和能源革命正在迅速发展。在新基建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的风口正在逐渐转向产业互联,而传统制造业供应链效率变革也在各个领域展开。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分享当前适合制造业产业互联的四大要素。

  什么是产业互联?顾名思义,产业互联是将产业链的上下游相互连接的概念。它的目标是通过对产业链流程的优化,提升生产力和产业链效率,从而为整个行业创造更多有利价值。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产业链的市场规模只有几十亿或者几亿,但通过产业互联实现了10%的效率提升,那么它所创造的价值仅仅是几个亿甚至几千万。然而,与实现产业互联所投入的人力物力相比,投入产出比可能会非常低。

  正如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所说:“我们在创业过程中,不管从事哪个行业,首要条件是市场规模要极其巨大,这样成功的概率就相对较大,即便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市场份额,也能成为大公司。”因此,在产业互联的领域中,市场规模的巨大性是第一必要条件。

  因此,只有市场规模少则上千亿、多则上万亿甚至几万亿的行业才具备进行产业互联的价值。为什么呢?因为当你提升10%的产业效率时,创造的价值往往都是百亿或千亿级别的。目前我们能够看到在能源、纺织服装、PCB电子加工、包装、工业品等领域取得成功的产业互联网公司,无一不是在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市场规模中运作的。

  为什么移动互联网公司不管成功与否,动不动就会拿几千万、几个亿的用户说事?

  因为用户数量庞大!用户数量越多,联结的价值就越大,并且资源的聚集效应也越明显。

  所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一直是强者恒强。产业互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如果你所连接的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很少,而行业规模又非常巨大,这些产业链参与者都是巨头,掌握着各种行业资源,想要通过连接这些巨头来创造非凡价值将变得非常困难。一端是巨头可能还好,但如果两端都是巨头,那么连接它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者数量越多,意味着行业资源分布越分散,行业效率越低,产业互联的价值就越大。

  在我们行业观察《装备企业电气联接线束三大困局》一文中提到的传统装备企业的电气联接产品产业链上下游分布极其分散,上游制造商有上万家,下游需求更是上十万家,如何连接产业链上下游,提升产业链需求之间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从事产业互联的关键是选择上下游参与者数量庞大且没有巨头的行业,这样所创造的价值将更加巨大。因为未来,你很有可能成为资源聚集的巨头,实现强者恒强。

  产业链分工零散的行业供应链效率相对较低。要满足下游客户的产品需求,需要让产业链上游的不同参与者共同合作来完成。可以想象,当参与者越多时,供应链的效率就越低,特别是在产品制造前的准备阶段。如果存在一个产业互联平台,可以一站式解决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等环节的不同需求,那么你就有了更强的服务能力,能够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

  比如说定制家具行业,家具制造的难题已经被解决,但是谁来满足每个家庭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呢?每个家庭的户型各不相同,客户对家具的风格、尺寸、摆放等都有各自的要求,几乎每个客户都希望得到特别定制的家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依靠上下游供应链的不同参与者来逐一满足客户需求,效率不仅会低下,而且将消耗更多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幸运的是,当前该行业内已经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的定制家具产业互联网公司,它们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客户需求方案对接、3D设计、物料拆解、定单制造和上门安装等。正因为有了这些解决方案,近年来定制家具行业大受欢迎。

  制造业产业互联需要联接大量的下游客户需求,并组织大规模的产品制造。控制成本、品质和交付这三个关键要素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工序短且工艺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更容易控制制造成本,并能实现精确计算,同时降低品质控制的难度。工序短意味着质量风险更低,而工艺标准化程度高意味着质量标准更容易统一。此外,工序短还意味着产品切换更快,而工艺标准化程度高则意味着更强的制造分工与规模化能力。行业制造工艺标准化程度高还意味着实现管理数字化的难度更低,可以更好地实现客户需求与制造实现的数字化对接,实现智能化派单排单和透明化生产监控。

  以上是我们在产业链实践中总结的适合制造业产业互联的四个关键要素。也许这些要素并非全面或准确,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变革和效率提升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拥有完备的制造产业链基础,在各个领域都有庞大且渴望升级的市场。

  总而言之,传统产业或传统企业的产业互联网转型升级可以视为一场持久战、融合战和创新战。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和试错,才能找到适合特定产业链发展模式的产业互联网之路,并真正实现变革。

  海拓电子—领先的工业电气联接产品整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融合了产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双赛道,基于自主研发的FORTOO.CIS云智能数字化平台,管理各类产品SKU超3万种,为工业客户提供完整的电气联接产品与解决方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们以华东总部为核心,分别在华南、华北、华中地区建立分销中心和中转仓,合作的分销渠道超过1000家,服务的终端工业客户超过5000家,并与机器人、医药、光伏、半导体、纺织、机床、新能源、重工、电子制造等装备智能化领域的头部客户建立合作,并构建高效的电气联接产品研发与交付能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龙8游戏唯一官方网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