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港股互联网:寒冷已尽、花开有期

2024-10-2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但我们投资者甚至企业经营者都还没有做好企业低速成长的准备。降低对互联网的增速预期,从价值的角度去认知互联网的投资收益率。作者介绍:陈明辉,中欧瑞博联席投资总监、科技投资部总监。10年证券投资研究经验,深耕人工智能、云计算、半导体、互联网等科技领域,深入研究全球优秀的商业模式,善于挖掘“优质赛道+坡长+优质商业模式+优质管理层”的优质公司。

  2024年5月10日4月下旬以来,港股互联网公司经历了一轮阔别已久的快速、强势上涨,上一次这样凌厉的走势,要追溯到2022年10月。如果从今年最底部算起,龙头互联网公司涨幅有的已经接近翻倍,涨幅在50%以上的也比比皆是。上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穿透各种现象与猜测,核心是一个关键词——便宜。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现在的港股互联网?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观点:

  在2020年以前,中国互联网估值中枢与海外互联网估值处于同一水准(20-30倍PE),并且由于增速更快,中国互联网更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

  20年疫情催生中国互联网最后一波线上化红利,让中概互联网无论是市值还是业绩都到达了顶峰。但伴随着中美关系变化、,海外退市风险、,国内反垄断监管等因素,中概互联网的估值一路下行,慢慢成为全球估值最低的科技核心资产。

  4月份,互联网即便经历了一轮快速上涨,但我们看到,有业绩的互联网龙头公司,除了腾讯和美团外(腾讯对应2024年14倍PE,2025年15倍,美团2024年20倍,2025年15倍),动态PE普遍是10倍到15倍之间。而美股的苹果估值是28倍,微软35倍,谷歌母公司24倍。

  从成长性角度来看,中国互联网大盘的成长性不可避免走向低速阶段,甚至趋同于GDP的增长。投资者要接受中国企业的低速成长,降低对他们的增速预期,从价值的角度去认知互联网的投资收益率。

  从成长逻辑到价值逻辑,我们的关注视角从成长变为股东回报意愿。事实上,从2023年开始,中国互联网的股东回报意愿极强。从派息率,也就是价值股的角度来看,比如唯品会每年10亿美金的回购和分红,现在市值86亿美金,作为投资者拿股东回报率就有12个点。比如;腾讯每年至少1000亿的回购,还有一些特别的派息,股息率也是有5个点左右。如果我们拿互联网公司股息率去跟现在市场上的红利资产相比较,互联网股息率可能更高了。

  以估值最便宜的银行资产为例,国内大部分银行资产PE估值在5倍,而派息率往往只能是30%-40%,对应股息率在6%左右(30%*20%)。而龙头互联网公司的轻资产模式、,稳定现金流,轻松能做8成的派息率,哪怕给予15倍PE的估值溢价,其股息率也有5.3%。且港股互联网龙头还具有科技属性(AI风口),这样的优质资产,放在全球,的确都是独一份的。

  恒生指数年线四连阴,从资金面来看,其实是南下资金与外资筹码互换的过程。港股通(南下资金)一直是港股最大的增量市场,2020年10月港股通占港股流通市值的4.47%(持仓市值1.24万亿)。到2024年5月港股通占港股流通市值的提升到10.28%(持仓市值2.8万亿)。以腾讯为例,2020年10月港股通占比流通市值不到3.11%,但到了2024年5月,提升到了9.3%。其实但腾讯过去3年收益率很一般,核心原因是外资抛售腾讯的力度大于南下资金。反而是2020年12月进入美国禁买名单的中海油,电信运营商经过短暂的外资超卖后,南下资金很好的承接,形成了一波维持4年的牛市。中海油的港股通持股比例更是提升到20%。

  过去四年,港股互联网持续熊市,外资该卖的、想卖的都卖掉了,筹码结构变得非常干净,且估值和股东回报意愿不差于比价值股差。一旦外资重新看好中国,互联网板块极容易形成正反馈,内外资板块情绪共振。这里我们还可以做个假设,如果百度、京东、阿里这样的企业在沪港通内,可能这一轮的反弹就会有更多的内资跟进,带来更好的板块情绪共振。

  这一点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市场对港股互联网的信心还处于分歧中,没有走向泡沫。分歧在哪?可能在于我们对互联网的成长性如何定位。第一是作为成长股继续给予20-30倍PE,第二个是当成价值股10-15倍PE,第三个则当成价值毁灭股。我们看到质地优质的大龙头,可能在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徘徊,而竞争压力较大的二三线互联网公司,则可能在第二类和第三类里切换。

  第一,关注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是否放缓。科技公司最怕的就是竞争,担心在竞争中赚不到钱,担心会被别人企业或者模式干掉。以美团为例,今年这一波能够起势很快起势,很核心的原因就是抖音对于这种团购、外卖这样的等本地生活业务的进攻性放缓了一点,市场便又可以把它当做成长股给予估值了。这影响着投资标的估值上限。

  第二,要认识到互联网企业,是很难走向价值毁灭的。互联网平台大多是双边平台,很难一家独大,多平台共存是常态。因为双边平台天生存在“挤出效应”,而挤出的供给与需求又会形成新的平台。比如电商就是很典型的双边平台。一方面商家越多,供给越丰富,消费者就越受益,这是“”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另外一方面,商家越多意味着商家内部竞争就越大,流量有限情况下就会挤出一部分商家。这就是“”双边平台的挤出效应”“。而挤出的供给与需求极容易形成新的平台。淘宝的挤出效应就催生了“”拼多多”“。

  我们熟悉的淘宝、京东这样的购物平台,甚至我们刷的短视频平台都是这个特征,在双边平台中,商家和消费者都是逐利的,大量商家都在头部平台为了客户抢破头时,总有商家逆势而动去小的平台找新客流,而大量消费者都去最热门平台抢购时,总有人逆势而动去小的平台找便宜货。所以,双边平台的互联网公司下限也不会太低,这也是为什么某三线多亿了。

  互联网平台真正的价值毁灭,不是竞争导致,而是业态完全被颠覆,被降维打击。能打死淘宝的不会是拼多多,不会是货架电商,甚至不会是直播电商。因为从商品流通效率上,淘宝已经做得足够优秀,对手并不存在降维打击的优势。

  第三,互联网未来一定会稳定增长,但不能指望太快。线上渗透线下的趋势不可逆转,以零售为例,目前电商渗透率还不到30%,整个电商大盘成长性仍然快于社会零售,我们预测,互联网电商未来会持续跑赢GDP,跑赢线下零售,且增速会维持在他们他们的2倍左右,即达到8-10%,且在这个有限的增量市场里面,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但我们投资者甚至企业经营者都还没有做好企业低速成长的准备。降低对互联网的增速预期,从价值的角度去认知互联网的投资收益率。比如现在给予互联网平台公司每年5个点的增长,再叠加每年再派5-10个点的息,一年10-15个点的收益,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坚定对互联网平台的信心,、降低对互联网成长性的预期,再从价值股的角度、从股东回报意愿的角度、从筹码结构的角度去理性分析你的投资,一切都会变得豁然开朗。

  《雪球参考》是雪球团队精心推出的机构内部专供杂志,每月一期,汇聚行业内最前沿的研判与观点。像这样优质的内容和热点深度剖析,在雪球基金第一课和雪球基金会员俱乐部群内每天都会分享。

  如果您也想进一步提高认知、掌握更多的投资信息和投资策略,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雪球基金第一课。从浅入深,搭建(巩固)一套完善的投资体系,小雪还会1对1亲密陪伴式教学,希望帮助您明明白白地认识投资!

  现在扫码,进群后还会有原价59元《雪球基金第一课》配套课程书籍,免费送给大家。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课程为雪球基金发起,仅作为投教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龙8游戏唯一官方网站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