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这波 AI 创业者哪些人有机会抓到红利?
前阵子在北京,我发现各个地方的咖啡馆,身边的人都是在聊 AI 的创业者。我恍惚地回到了 10 年前,2014 年-2015 年,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也是一派这样的景象,我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但我知道当一个行业人人都认为它很热的时候,这个行业可能会迎来一些变化和震荡。龙8long8中国
大家都知道,我是语言的巨人,电子设备的矮子。一切和科技相关的,我都是非常迟钝的用户,但并不代表我认知AI晚。
很多人都说,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AI的基础上再做一遍,但我认为时候没到,因为:
AI的基座,也就是我们所谓的iOS和安卓,还没有被完全区分出来,甚至这里面还有中国的iOS和安卓,和美国的iOS和安卓,也还没完全被区分出来。导致很多的AI应用, 还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现在 all in 无疑是一场豪赌,不适合中小玩家。
AI现在这个技术阶段,非常像 2008年-2009年那个时候,还没有到移动互联网真正的爆发期,但已经是黎明前。
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少提all in ,多做探索,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项目,接近AI,探索AI,拥抱AI,然后形成属于自己完整的行业洞察和思考。静待花开。
我最近因为搞了个小基金,所以接触了很多AI 创业者,我觉得AI 创业者,和其他优秀行业的创业者,底层思维是相似的。
而现在的业务处在技术发展的探索期,商业模式和落地场景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个阶段,人其实比事更加重要一些。
1、 保持长期主义,如果我们判断现在是2008年或者2009年,那么可想而知,后面还有多少年的发展期。不用急,也急不来。
2、 产品经理思维的人更有机会,像上一个时代的顶级互联网创业者一样,我认为AI时代的明星项目依旧会由产品经理思维强的创始人来完成。现在的AI,在应用层的产品,还不够好。产品经理思维的创始人不是只现在做产品经理的,而是他们具备产品经理对用户的洞察和感知。
3、 打破常规的人更容易创新。你的思考方向,不能是俗见,得是洞见才行。你要有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关注新趋势新机会,甚至看起来可能比较怪,不是太合群,比较狂傲,自我,这些都是创新行为背后的驱动特质。
4、商业化能力强,AI 应用可能不会像上一个时代移动互联网应用那样,烧钱增长。投资环境不同,大家的耐心不同,用户的节奏不同。能不能在第一天就找到可商业化刚需场景,这对缺少商场历练的年轻人来说,有挑战。
第一种,产品经理出身,做过一些优秀的产品,核心就看你是否保持着敏锐的一线洞察能力。如果依然保持,可以借助产品经理思维,“功利”地去拥抱 AI,用你独特的洞察去找AI应用层的机会。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转型 AI 产品经理,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对行业已经有长期积累和高度洞察,知道该领域内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哪些,继而判断在新一轮AI赋能下,能否解决该问题?
2、知道AI的技术边界在哪里,AI实战应用场景和机会有哪些?知道AI现阶段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预判AI 在未来阶段又能干什么,才能找到技术、用户需求和商业化的最优解。
第二种,流量/运营出身的人,这种人大概率在现在这个阶段,比较难下手,或者可以下手,但做不出现象级产品。原因是,这个阶段是AI 的产品阶段,产品是 1,其他都是 0,你流量或者运营再强,如果没有前端的产品洞察,没有TPF( 技术和产品的适配)和 PMF(产品和市场适配),都只是沙漠上盖楼。等一等再入场可能更好。
和过去十年一样,注定我们很多人只是 AI 创业的旁观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宿命。一群人有一群人的使命。AI,是年轻人的机会,我们,拥抱这些年轻人就好。
如果你是95后的AI 创业者或者你想在AI领域找寻机会,可以留言找我聊聊,也许我的基金可以帮助你。